72886必赢欢迎光临欢迎您!

当前位置: 首页   >   师生文苑   >   正文

著名战地记者胡定芬:烽火战地寻真迹,笔锋闪烁映刀枪

信息类别:    发布时间: 2023-12-06 00:53:41

1925年,即将就读北京师范大学的胡治文感到非常兴奋,如同每一个步入大学的青年一样,他也在憧憬着自己的未来,或从政或从军。但此时的他不会想到,13年后自己将会以文人的身份走进炮火连天的战场,用笔杆配合枪杆,去记录去报道抗日战争正面战场的第一场大胜仗,那时他会有一个更为时人所知的名字——胡定芬。

1906年10月11日,胡定芬出生于江西萍乡彭高镇彭高村,他在家谱上的名字是胡治文。关于他的童年记载不多,只知他上过当地私塾,后考入国立北京师范大学史地系,因为高考借用了族人胡定芬的身份,故而这个名字也伴随了他之后的一生。在大学期间,胡定芬结识了随北伐军来到北平的方觉慧。在方觉慧的帮助和指导下,胡定芬又考入中央军事政治学校。1928年6月,胡定芬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训练部少校情报股长。此后几年虽然中国政局波澜起伏,但胡定芬却过得十分平静,他的职位一步步提升,并于1934年9月进入中央通讯社成为外勤人员,迈出了成为记者的第一步。但是,随着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上的枪声,一切平静都被打破了。

1937年“七七事变”后,全面抗战开始,初期日军奉行“速战速决”的总战略,日本陆相杉山元更是叫嚣“三个月灭亡中国”。在北面,日本大举增兵华北,迅速占领了京津一带,而后又调集兵力,沿着陇海路南北和津浦路沿线铁路干线四散侵略,并于9月中旬占领大同,12月27日占领济南。在南面,日军1937年12月13日占领南京后,为了迅速实现灭亡中国的侵略计划,连贯南北战场,决定以南京、济南为基地,从南北两端沿津浦铁路夹击徐州。对此,国民政府也集结重兵决心守卫徐州。抗日救亡的时代洪流裹挟着中华大地上每一位有志青年走上战场,而胡定芬也是其中一员。他于1937年9月被派往前线随军报道,成为一名战地记者。起初的行程是济南,但随着山东沦陷,胡定芬不得不与守军向南撤退,直到1938年2月被中央通讯社派往徐州,成为徐州随军组的负责人。此时徐州会战已经打响,中国守军正与日军鏖战,整个徐州炮火连天,而胡定芬携带电台深入战场向后方快速报道前线的战斗,在当时是一大创举。从2月到4月间他奔走于各条战线,第一时间将战况发出,为后方及时掌握前线动态,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。

胡定芬在枪林弹雨中的努力终于迎来了回报,4月7日,胡定芬和同事曹聚仁综合战讯,确定台儿庄战役取得全面胜利后,立即向中央通讯社发出电报。报纸发表后举国振奋,胡定芬也成为首报台儿庄大捷的战地记者之一。徐州会战结束后他受武汉和长沙新闻界之邀,在发布会上作《从前线归来》报告,详细介绍了战役经过和自己的战地见闻,这之后他声名鹊起,由一介书生蜕变为战地英雄。虽然最后由于指挥失误、配合不当等原因,国军未能守住徐州,但主力部队也逃脱了日军的包围圈,为抗战保留了大批有生力量。而胡定芬也随军再度南下,为即将到来的武汉会战作准备。

1938年6月11日开始的武汉会战,前后历时4个月,战线蔓延至河南、安徽、江西、湖北4省,是抗日战争战略防御阶段规模最大、时间最长、歼敌最多的一次战役。在这场大战中,胡定芬主要奔走于武汉南部战场,后来他自己回忆道:“武汉南翼之战,我携带电台,在距火线五华里内采发战讯,勇气确是有余。”然而长期的战壕生活,让他患上了疟疾,不得不于8月回家休养,而武汉会战直到10月末才结束,未能全程报道这次大会战,成了胡定芬一生的遗憾。

1939年2月,病愈归来的胡定芬被派往湖南长沙,担任中央通讯社第九战区随军组主任,成为薛岳将军的得力助手。这之后他历经长沙会战、常德会战、衡阳会战,写下了大量极具价值的战地通讯:他主持编写了《湘北大捷》,用以纪念第一次长沙会战的成功,畅销一时;他还在《精忠导报》上撰写了大量文章,如《初夏在湘北前线》《第二次长沙会战概观》《三战三捷》等,一面报道前线战况,一面总结作战经验、歌颂国军将士的英勇事迹,极大振奋了抗战士气。依托于职务之便,胡定芬还得以采访和结识第九战区的大量军政要员。其中他与抗日名将鲁道源的关系尤为人所称道。鲁道源是国军第58军的指挥官,先后任师长、副军长、军长。这支部队历经武汉会战、南昌会战、长沙会战、常德会战、长衡会战等诸多战役,浴血奋战,伤亡将士7万余人,先后消灭日军5万余人,被誉为抗战的“常胜军”。因为同属第九战区,胡定芬对58军进行了大量报道,为58军的抗战史留下了大量珍贵资料。

1941年1月九岭战役后,鲁道源邀请胡定芬等记者视察九岭战场,归来后胡定芬当即写下长篇通讯《重登九岭》,他在文中提到鲁道源将军送他的一副对联“一寸山河一寸血,万家烟火万家春”,又写道:“诚然万家烟火万家春,是我们忠勇将士热血忠魂换来的代价……不能不对着九岭阵亡将士英灵而致其永恒的崇敬。”1942年1月第三次长沙会战期间,鲁道源率领58军艰苦作战,最终全歼南京大屠杀期间参与暴行的日军主要部队之一的第6师团。胡定芬闻讯后在《三战三捷》中写道:“(58军)与敌展开两昼夜的惨烈争夺战,始终未失守一个山头……这是媲美长沙保卫战的精彩战绩,同样表现出我军‘守必固’的刚毅精神。”1943年12月常德会战结束后,胡定芬又在鲁道源的陪同下视察了常德战场,写下了《劫后访问常德》一文,在深刻揭露日军在常德暴行的同时,对鲁道源及58军的英勇抗战大加赞扬,他用诗句奉和道:“飞渡湘资沅水横,将军恶战武陵城。寒烟残月沙场暗,夹道狂呼是笑声。”在湘赣战场上,鲁道源运筹帷幄,沉着冷静地指挥部队与日军作战,而胡定芬则以笔杆为武器,准确、及时地传递前线讯息。二人相互配合,“攻城”与“攻心”齐发,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。长期共事的经历,也让他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。

1941年农历二月三日鲁道源的生日宴上,胡定芬亲手为其写下寿联“千杯不醉,一战成功”,鲁道源亦当场赋诗相送。此后双方又多次互赠诗文和对联,一时传为佳话。1945年8月15日,日本向反法西斯同盟国无条件投降,9月14日上午,中日双方在南昌举行第九战区受降仪式,鲁道源代司令长官薛岳参加受降仪式。得益于第九战区随军组主任的身份以及与鲁道源良好的私人关系,胡定芬也参加了受降仪式,见证了这一历史性的时刻,并第一时间发出电讯《南昌、九江日军代表向我签呈降书》。在全国洋溢在抗战胜利的喜悦中时,胡定芬也达到了人生的巅峰。

解放战争期间,胡定芬以战地记者的身份继续奔走于前线,他一面报道战事,一面也在揭露国民党当局谎报战果的行为。或是出于记者的职业道德,或是自身的爱国热情,胡定芬对当时的国民政府越来越失望。1949年5月,他主动辞去职务自请疏散,独自前往香港谋生。靠着算命占卜,晚年的胡定芬在香港积财不菲。他在1954年至1957年间曾与萍乡的家人通信,也会寄钱回家接济妻儿,后来因为国内局势的变化等原因中断了联系。他于1977年在香港去世。自此,近代史上的著名战地记者胡定芬走完了自己极富传奇色彩的一生。

我们该如何评价胡定芬的一生呢?他生于普通家庭,却能考取名校;他是一介书生,却能以笔杆配合枪杆,成为战地英雄。鲁道源将军的赠诗或可予以回答:

雪地冰天马蹄忙,

探看战迹到前防。

湖山无语供凭吊,

野叟多情话短长。

劫后文章皆泪史,

当前大难自争强。

羡君抱有如花笔,

写尽忠魂姓氏扬。

(来源于:萍乡日报)

供稿:章廷钰、凌焰



版权所有: 72886必赢欢迎光临(BWIN中国)官网登录-欢迎您 地址:江西省萍乡市萍安北大道211号 网站: www.cqyoo.com  备案序号:赣ICP备12002309号 

Baidu
sogou